碳纤维加固布厂家告诉您建筑加固设计的基础设什么?
一、 砖混结构计算
1、 PMCAD
(1) PMCAD主要功能
a. 建立结构模型
b. 导算荷载
c. 平面图及板配筋计算
d. 砌体结构计算
(2) 注意的问题
a. 窗台高度要注意输入,墙体高度输入0,混凝土材料为6钢材为5,其他数均按6考虑。
b. 层间梁是指其标高不在楼层上,而在两层之间的连接柱或墙的梁,如楼梯间梁等。
c. 导荷方式要注意
d. 抗震验算参数选择:
刚度类别:刚性;
地下室嵌固高度;
墙体材料自重:22 kN/m³;
施工质量控制等级:B级;
计算结果含意:单片墙,整片墙。
e. 生成PK连梁计算也可。
2、 JCCAD
读取荷载数据,计算基础宽度和配筋。建议宽度采用手算方式。公式如下:
二、 框架结构计算(以新建项目、威奇达为例说明)
1、 PMCAD
基本同砖混结构,计算参数填写注意:混凝土自重26~28 kN/m³,周期折减系数框架取0.6~0.8,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.85。
画平面图应注意的问题。
2、 TAT(SATWE)
参数选择:(以下参数选择均针对低层框架结构)
选择“模拟施工加载1”,“不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效应”,“不考虑5%的偶然偏心”,“不考虑0.2Qo(0.25Qo)调整”;
中梁和边梁刚度放大系数分别取2.0和1.5;
连梁刚度折减(考虑开裂后的刚度)系数取0.55~1.0;
梁扭矩折减系数(考虑楼板作用)取0.4~1.0;
“算法选择”一般选“总刚”;
“层刚度计算选择”一般情况选“平均剪力/平均层间位移”。
3、JCCAD
三、构件加固设计方法
(一)设计依据:
1、现行设计规范
2、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3、《工业建筑抗震加固图集》GC01
4、《民用建筑抗震加固图集》GC02
5、《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77:96;
6、《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》JGJ116-98;
7、《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程》JGJ123-2000;
8、《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》CECS146:2003;
(二)设计方法:
1、 梁
主要问题:弯矩(正弯矩、负弯矩)
剪力
超筋问题
方法
|
依据规范
|
加大截面加固法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外包钢加固法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预应力加固法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增设支点加固法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粘钢加固法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裂缝灌浆加固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(1)加大截面加固法:
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0.8~0.9的折减系数;
小厚度不应小于60mm;
受力钢筋两端应可靠锚固。
(2)外包钢加固法
外包型钢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0.7~0.9的折减系数;
外包角钢尺寸为L50~100X3~8mm;
外包型钢两端应可靠锚固。
(3)预应力加固法:详见规范
(4)增设支点加固法:做好计算
(5)粘钢加固法:注意锚固长度、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15
(6)裂缝灌浆加固:恢复整体性和使用功能
2、 板
主要问题:弯矩(正弯矩、负弯矩)
超筋问题
方法
|
依据规范
|
碳纤维加固法
|
《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》CECS146:2003
|
粘钢加固法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后浇叠合层加固法
|
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》GB50010-2002
|
增设承重梁
|
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》GB50010-2002
|
裂缝灌浆加固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(1)碳纤维加固法:≥C15,≤60℃,≤三层,注意锚固长度,建议仅用于板加固。
(2)粘钢加固法:注意锚固长度、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15
(3)后浇叠合层加固法:注意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理
(4)增设承重梁:做好计算。
(5)裂缝灌浆加固:恢复整体性和使用功能
3、 柱
主要问题:体积配箍率
承载力(受弯承载力、主筋)
轴压比问题
方法
|
依据规范
|
加大截面加固法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外包钢加固法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预应力加固法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粘钢加固法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裂缝灌浆加固
|
《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》CECS25:90;(新规范即将出版)
|
(1)加大截面加固法:
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0.8~0.9的折减系数;
小厚度不应小于60mm;
受力钢筋两端应可靠锚固。
(2)外包钢加固法
外包型钢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0.7~0.9的折减系数;
外包角钢尺寸为L75~ X3~8mm;
外包型钢两端应可靠锚固。
(3)预应力加固法:详见规范
(4)粘钢加固法:注意节点锚固、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15
(5)裂缝灌浆加固:恢复整体性和使用功能
4、 墙
主要问题:砂浆强度低
承载力(受压承载力、抗震承载力)
方法
|
依据规范
|
夹板墙加固法(水泥砂浆、混凝土)
|
《民用建筑抗震加固图集》GC02
《砌体结构设计规范》GB 50003-2001
《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》JGJ116-98
|
钢扒钉加固法
|
《民用建筑抗震加固图集》GC02
|
砌体结构捆绑式加固法
|
《民用建筑抗震加固图集》GC02
|
(1)夹板墙加固法(水泥砂浆、混凝土)
钢筋网由计算确定、应连续穿楼板、过墙,水泥砂浆M10,混凝土C20,单面夹板墙采用植筋方式锚固不小于20d。
(2)钢扒钉加固法
沿裂缝6@500长1000,剔缝深30mm。
(3)砌体结构捆绑式加固法
仅增加圈梁、构造柱等构造措施。